LS1802基礎生命科學實驗 講義1-1 實驗一:生態學實驗--環境與水溫的關係 壹、實驗目的: (一)訓練同學熟悉生態環境的變化與生物之間的關係; (二)生態學知識之吸收及基本實驗儀器的操作; (三)生態資料的分析與討論; (四)了解週遭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貳、概說: 環境與水質的關係 探討環境與水質的關係基本上有三項課題;(一)、環境與水質 各因子之間的作用原理;(二)、人類各種活動對水質各因子的影響; (三)、如何監測和控制水質各因子的變化。就水質的各因子而言,各 項物理性和水化學性的項目均是和環境息息相關。例如水中溶氧量(DO, Dissolved Oxygen)和水溫、水中藻類和水生植物的數量、水中動物的數 量、水流狀況、水表面接觸空氣的程度或是風的速度等等因子都有關係; 水中酸鹼度(pH)和雨水、地表植物特性,土壤特性、周邊排入水以及水 中動植物的代謝狀況等等都有密切關係;水溫又和水源種類(雪水、雨水 或是泉水)、地表溫度和日照等等因子有關。這些環境因子和生活其間的 生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清大校園內的許多湖泊在最近經常可以看 到許多魚類耐不住低水溫(因為是熱帶引進的魚種)而暴斃,過多的魚群 因為水中溶氧量不足,而集體的浮頭的情形也經常可見。 環境中許多生物和人類生活的品質也有息息相關的密切性,例如數年 前清華校園裡成功湖裡的浮游生物,突然的異常繁生,導致水質變化和發 生嚴重的臭味,污染到周邊活動的人和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質。這個問題和 偶而許多湖泊或是水道裡的魚類大量死亡所造成的污染,是學校生態環境 裡的大家所關心的話題。這樣的問題在這幾年裡似乎每年都會發生幾次, 也讓大家談論不已,所以如何了解問題之所在也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本實驗希望以清華大學校園內的水域生態為調查練習,讓各位同學熟 悉生態調查之基本工作情形。並且以這樣的工作,讓大家實際參與關心生 活週遭環境的品質。另外將安排觀察新竹地區主要河川溪流水溫的變化, 來探討環境的改變,尤其是人類的活動,例如森林的砍伐、山坡地的開墾 、溪流兩岸被開墾為遊憩區或是高爾夫球場、溪流被不當的整治(溪床變 窄或溪流變淺、水流速度變慢)、水資源大量的被利用所導致的流量減少 等等原因,以致於天然河川環境的劇烈改變。其中水溫的變化,是否可以 反應河川水文的特性?例如水流量減少,水流速度較慢,水溫週期變化過 大之後,水中生物可適應溫度的流域範圍是否發生改變(廣溫性的生物增 加分布範圍,狹溫性的生物分布範圍減少等等),水生生物的生殖或是生 長是否受到影響等等問題,都是我們所關心的地方。同樣的,如果我們知 道問題之所在,那麼又應當如何去防止環境的惡化呢?有什麼相對應的策 略呢?這些問題的探討,和對應的策略正是提供我們研究和思考的好題目, 不妨動動腦筋做一次生態學的簡單實驗吧! 參、實驗步驟: 一、第一週:實驗儀器的校正與使用,分組 本週的工作主要是: (1)分組 原則上所有野外工作都應該有兩人以上一起工作,以確保工作上的 安全,同時可以互相支援配合。各班依照順序排定每一組所需工作的週次時 間,每週實驗時間以前至實驗室整理實驗儀器,並且進行校正工作。 (2)儀器校正 所有的儀器使用前必須進行校正,溫度計如有需要則以冰點和沸點 做兩點校正,pH測定儀則以標準溶液做兩點校正,溶氧測定儀則以飽和溶氧 水蒸氣或定溫的水做校正。 (3)溫度記錄器與光照度記錄器使用 微電腦自動溫度與光照度記錄器的使用,包括電腦設定與野外操作由 助教示範說明。 (4)野外實際操作 助教帶領做第一次的操作與介紹實驗地點。 二、第二週:本週開始各組依照時間表自行前往做各項野外實驗調查與採樣。 (1)採樣時間:原則上是各組在實驗課之前(第一組星期三12:00-13:00,第二組 星期四12:00-13:00)進行水質檢測與採水樣。各項儀器的校正必須於之前 就完成。 (2)採樣地點:分別以(01組)相思湖、原子湖、(02組)昆明湖和成功湖為採樣點。 (3)分析地點:生科二館103實驗室(處理、鏡檢、照像或錄影) (4)工作項目:工作流程如圖一所示意,測定方法如下: 1.測量湖泊水溫、透明度、酸鹼值、電導度、溶氧量及氣溫。 (a)、水溫、酸鹼度、溶氧量均以攜帶型儀器現場測定。水溫與光照度記 錄器則以讀取器讀取資料帶回實驗室分析。 (b)、透明度以標準透明板現場測量。 (c)、水色以目視比色記錄之。 2.撈取植物性、動物性浮游生物: (a)、植物性及動物性浮游生物係利用No.25微細浮游生物網撈取為主, 如有特殊微細藻類則採用15μ網目的極微細浮游生物網撈取之,以做為定性 分析之用。 (b)、定量法則以汲取一定量的水樣(一公升)並用複方碘固定液沈澱 各種藻類,再帶回實驗室中以濾紙過濾之後再利用顯微鏡檢測之。各種生物均 需同時拍照及錄影記錄。鑑定所需相關圖鑑均存放於實驗室之中,個人可選彈 性時間前來進行實驗分析的工作。 3.水質分析之各項檢測結果均需填入報表中。 4.每星期之分析檢驗結果均需列入各組的實驗結果報告之中。 5.當週值日同學請記錄該週每一天的天氣狀況,諸如降雨時間(何時與多久 ?)、雨量、颳風(強弱)、晴雨雲等情形。 肆、參考資料: 湖泊生態調查基本項目和方法: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檢驗所出版,臺灣地區主要 水庫優養化調查報告,1990:12-17.) 伍、問題思考: 一、環境中隊生物起作用的事物稱為生態因子,而所謂的非生物性因子(無機因子或是 物理因子)有哪幾項?這些因子除了對於生物的生存之外,還可能影響生物的那些活動? 例如成長、覓食、成熟、生殖等等,和那些因子之間有相關性? 二、何謂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對於學校湖泊內的生物而言,你有沒有想到任何 「限制因子」會影響到什麼生物的生存? 三、我們所使用的生態實驗儀器越來越精巧,所能記錄的資料越來越多,未來我們可不可 以再發展一些精巧的儀器來取代現有的複雜儀器? 四、生態學實驗可以和其他相關分析性的科學(物理、化學、電子、電機、材料...) 技術相結合,以創造更快速與準確的調查研究,那麼我們未來在學習生命科學的智能上,如 何取得相關學門的新知?? 五、除了利用實驗儀器可以分析生態(就像學校內的湖泊環境一樣),我們有沒有一些可以 不用實驗儀器就能判斷環境優劣或是問題的方法? 表一:清華大學校園湖泊生態調查記錄表 時間:1997年ˍˍ月ˍˍ日ˍˍ時 記錄者:實驗組別ˍˍˍˍ姓名:______________ˍ頁次: 項目 氣溫 水溫 透明度 酸鹼度 電導度 溶氧量 溶氧量 水色 備註 ℃ ℃ cm pH mV mg/l DO % 相思湖 原子湖 昆明湖 成功湖 天氣狀況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陽光 雨量 降雨時間 風速 特別記事:(突發事件或異常狀況,如泡沫、污染物、死魚等等) ┌────┐ ┌───────┐ │水文測量├──┤樣 本 採 集├────────────┐ └─┬──┘ └───┬───┘ │ │ │ │ │ ↓ ↓ │ ┌───────┐ ┌───────┐ │ │樣 本 處 理│ │水 質 分 析│ │ └───┬───┘ └───┬───┘ │ │ │ │ │ │ │ ↓ ↓ │ ┌─────────┐ ┌───────┐ │ │浮游生物鑑定、分析│ │水 質 資 料│ │ │ 及 照 相 │ └───┬───┘ │ └────┬────┘ │ │ │ │ │ ↓ │ │ ┌───────┐ │ └────→│統 計 及 數 據│←───────────┘ │分 析│ └───┬───┘ │ ↓ ┌───────┐ │結 果 報 告│ └───────┘ 圖一:生物監測作業流程圖 全球變遷中心 Microscope 自然保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