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rassic 90學年度上
Molecular Biology LS 4401 00 by 張大慈' 劉銀璋教授
一,課程說明This course includes three parts as follows. Part I secsribes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transcription in prokaryotes, part II discusses transcription
in eukaryotes and part III discusses post-transcriptional events
二,指定用書
Molecular Biology by R. F. Weaver in 1999, Publisher: WCB/McGraw Hill
三,參考書籍
Recombinant DNA by Watson et al. in 1992, Publisher: Scientific American
Books
四,教學方式
Part I Transcription in Prokaryotes (for the 1st-5th week)
Lecturer: Prof. D.T. Chang
Part II Transcription in Eukaryotes (for the 6th-10th week)
Lecturer: Prof. D.T. Chang
Part III Post-transcriptional Events (for the 11th-15th week)
Lecturer: Prof. Y.C. Liu
五,教學進度
Part I Transcription in Prokaryotes (for the 1st-5th week)
Lecturer: Prof. D.T. Chang
Ch. 6 Transcription in prokaryotes
Ch. 7 Operons: fine control of prokaryotic transcription
Ch. 8 Major shifts in prokaryotic transcription
Ch. 9 DNA-protein interactions in prokaryotes
Evaluation
Homeworks: Introduction of a molecular biologist - Osward T. Avery
Part II Transcription in Eukaryotes (for the 6th-10th week)
Lecturer: Prof. W.G. Chou
Ch. 10 Transcription in eukaryotes
Ch. 11 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eukaryotes
Ch. 12 Transcription activators in eukaryotes
Ch. 13 Chromatin structure and its effects on transcription
Evaluation
Homework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nscription of eukaryotic and prokaryotic cells.
Part III. Post-transcriptional events (11th-15th)
Lecturer: Prof. Y.C. Liu
Ch. 14 post-transcriptional events I: splicing
Ch. 15 post-transcriptional events II: capping and polyadenylation
Ch. 16 post-transcriptional events III: other events
Ch. X Yeast as the E. coli of the eucaryotic cells
Evaluation
Introduction to Biotechnology LS 5111 00 by 張晃猷教授
生命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必修此二學分課程。
生命科學系的博、碩士班研究生和大三、大四學生、及其他院系學生亦歡迎選修。
有適度的生物化學基礎,會較容易了解和吸收本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設計是使學生能了解生物技術的應用範圍與潛力。
所介紹的技術都是世界科技先進國家許多中、小型生技公司發展事業的基礎,
也是許多大公司極力推展的方向。
在生物技術快速進展中,這些技術引用了龐大的資源與人才,來發展許多有關
醫藥、疫苗、診斷、保健、農漁牧產品、環保等很多領域的創新產品。
三,參考書籍
+以下是幾本一般性參考教科書。授課教授可能會在學期間推薦其他參考書籍。
修課學生可從助教處借閱書籍,依自己興趣購買一本或兩本使用。
1.Molecular Biotechnology: Principles & Applications of Recombinant DNA.
Richard A. Click and Jack J Pasternak. ASM Press (1994).
2.Protein Biotechnology. Gary Walsh and Denis Headon. John Wiley and Sons (1994).
3.Molecular Biotechnology: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 Strategies.
Sunil Maulik and Salil D. Patel. Wiley-Liss, Inc. (1997).
4.Managing Biotechnology in Drug Development. Chi-Jen Lee. CRC Press (1996).
5.生物技術。田蔚城主編。九州圖書 (1996).
6.Recombinant DNA and Biotechnology: A Guide for Students. Helen Kreuzer
and Adrianne Massey. ASM Press (1996).
7.Bioentrepreneurship: Building a Biotechnology Company from Ground up.
Nature Biotechnology Volume 16 Supplement (May 1998).
B 以下所列期刊常有適合同學研讀的文章:
Scientific American
Genetic Engineering News (GEN)
Nature Biotechnology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Current Opinions in Biotechnology
同學們請儘量遊覽生命科學網路,找尋相關的、有用的生技資訊:
文念慈生命科學圖書館http://www.life.nthu.edu.tw/~library
編輯有數十種網路資源,如
國科會科資中心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四,教學方式
本課的課程安排在每學年度上學期,每星期有一個講題,共13個。
講題將儘量由生命科學系的老師來給,以便學生有問題時請教老師。
少數幾個講題邀請校外專家來教授。
因生物科技進展快速,且涵蓋廣泛,本課程暫時不選用教科書。
老師在給每一堂課時,會指定約20頁(包括投影片)必讀材料。
首堂課推薦的幾本教科書是本課程的一般性參考材料。
五,教學進度
9/19 生物技術的發展現況與展望(張子文老師)
9/26 以重組DNA技術為基礎的生產方法; 重組蛋白質的生產程序(張晃猷老師)
10/3 生物反應槽(Bioreactors)之原理與應用; 生物程序下游技術 (Down-streamProcessing)(吳夙欽老師)
10/17 單源抗體技術及應用; 抗體工程(張子文老師)
10/24 Genomic Research; Disease Gene Cloning; Genetic Diagnosis(老師)
10/31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genics and Gene Targeting in Research andIndustry(陽明大學生科院微生物免疫研究所張南驥教授)
11/7 基因治療法 (Gene Therapy)(李文華老師,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Texas,
San Antonio)
11/14 期中考,
11/21 疫苗的發展; DNA Vaccines(老師)
11/28 蛋白質工程;以結構為基礎的循理性藥物設計 (Structure-based Rational
Drug Design) (中研院生物醫學所林小喬教授)
12/5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nd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in Drug Discovery(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製藥組許明珠主任)
12/12 工業用酵素與微生物(許宗雄老師)
12/19 生物技術在農業上之應用(林彩雲老師)
12/26 生物技術在環境保持與污染處理之應用(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環境生物專案蔡茂昇博士)
1/8 期末考
六,成績考核
期中考與期末考各一次,各佔50%.
Protein Rngineering and Structure-based Rational Drug Design ---- DR-70 2001/12/18
Microbiology LS 3122 00 by 譚世特' 林志侯教授
一,課程說明
簡介學習微生物必須的基礎知識
進而說明近代微生物學發展趨勢及研究方法
以及未來如何預防及治療微生物傳染性疾病
二,指定用書
Madigan, Martinko and Parker: (2000)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9th ed.
Pretice Hall press
三,參考書籍
1.Dimmock,Primrose, edt., Introduction to Modern Virology, Fourth Edt.,
Blackwell Science, 1994.
2.Levy, Fraenkel-Conrat, Owens, edt., Virology, Third Edt., Prentice Hall, 1994.
The Social and Legal Implications of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LST 4312 00 by 牛惠之' 吳泉源教授
一,課程說明 本課程係以導論之方式,透過社會學與法律學之學理,介紹伴隨生物醫學與基因
科技之發展與運用,所衍生出之社會與法律議題。就課程之規劃而言,
本課程以 ELSI (生物科技之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為主軸,經由對於
生物科技發展之介紹入手,引出生物科技運用所可能引發之各類問題,
包括科技本生所含有之風險、社會面對於科技成果運用的擔憂、既有
社會規範所可能受到的影響,環境所承受之威脅、智慧財產權保護之
跨國性議題,乃至於代理孕母、優生等具有爭議性之社會議題等。
由於本課程屬於導論性質,故所側重者為問題之介紹而非問題之解決,
此為本課程與科技法律研究所開設之「生物科技與法律」課程之最大
不同處,因此,本課程所期待的同學為想了解生物科技相關社會法律
議題者,至於學科專長,則非所問。
三,參考書籍
l 陳叔倬,原住民人類基因研究之倫理爭議與立法保護,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九期 (2000/10), 7-28。
l 廖文孜,人類基因資源的集體權利問題初探-兼論關於原住民族群的特殊考量,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九期 (2000/10), 28-37。
l 牛惠之,由智慧財產權之保護論其對基因資源運用與產業競爭之衝擊與省思,將發表於第五次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主辦,2001, 11,15。
l 郭華仁、謝銘洋,當生物多樣性對上WTO-我們要不要聽美國的?台大農藝系。
l C. R. McManis, The Interface between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odiversity and Biotechnology, 76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Quarterly, 1998, 255。
l Stop Biopiracy and Tricky Patents, www.greenpeace.org. 2001/6。
四,教學方式
一、 9/20 課程簡介、淺論生物倫理學
二、 9/27 基因科技之發展(陽明大學夏堪臺教授)
三、 10/4 基本權利與公共利益-基因之歸屬:財產權、人格權或共有資源
四、 10/11 基本權利與公共利益-基因解碼:隱私權、保險與就業歧視
五、 10/18 人與社會-代理孕母之法律與社會議題
六、 10/25 人與社會-人工生殖與人工流產
七、 11/1 優生與歧視---社會與文化的觀點(吳泉源教授)
八、 11/8 複製人的是與非(吳泉源教授)
九、 11/15 人與社會-複製人
十、 11/22 消費者與風險管理-觀賞影片(總圖視聽中心)
十一、 11/29 消費者與風險管理-基因醫療行為
十二、 12/6 消費者與風險管理-
十三、 12/13 消費者與風險管理-基因改良食物:標示之國內與國際議題
十四、 12/20 劇變中的科技、民主與社會STS的挑戰(雷祥麟教授)
十五、 12/27 核?酸夏天-基因轉殖生物與生態系之省思
十六、 1/3 智慧財產權之背後-新品種專利、新型態殖民
十七、 1/10 基因資源與傳統知識-從生物多樣性到文化多樣性
五,教學進度
課程內容簡介
Week1課程簡介、淺論生物倫理學
說明
說明上課方式與方向,並簡要說明生物倫理學之意涵…
主要參考資料
l 楊玉齡,從象牙塔到紅塵,基因聖戰譯後記,490-499。
l 顏厥安,生物科技之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問題簡介,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
第二期 (1999/04),5-10。
l 黃崑巖,人性如何承受新世紀生物科技的來襲,發表於回應21世紀生物科技之
衝擊與挑戰,第八屆張昭鼎紀念研討會,2001/04/21。
l J Naisbitt, 高科技高思維(尹萍譯),時報出版,1999, p.140-211。
Week2基因科技之發展(陽明大學夏堪臺教授)
說明
介紹基因科技之科技面與發展簡史,特別是針對不具有生科背景之同學,使之能對
生物科技有初步之認識…
主要參考資料
l 夏堪臺,基因科技之發展里程碑,即將發表。
Week3基本權利與公共利益-基因之歸屬:財產權、人格權或共有資源
說明
基因如果具有某種社會價值,則我的基因,真的是只有我自己才能掌控嗎?
主要參考資料
l 顏厥安,財產、人格,還是資訊?論人類基因的法律地位,發表於基因科技
之法律管理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主辦,2000/03/12。
l 李震山,胚胎基因工程之法律涵意,發表於基因科技之法律管理體系與社會
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主辦,2000/03/12。
l 陳文吟,探討美國Moore vs.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對
生化科技的影響,載於智慧財產權與國際私法-曾陳明汝教授六秩
誕辰祝壽論文集,(1997), 221。
l A S P Cain, "Property Right in Human Biological Materials:
Studies in Specices Reproduction and Biomedical Technology", 17 Ariz. J.
Int'l & Comp. Law (2000) 449。
Week4基本權利與公共利益-基因解碼:隱私權、保險與就業歧視
說明
基因解碼可以預先檢測每個人的遺傳徵兆,具有防患於未然之功效,但相對也會使
得部分人因具有某種不良基因而被貼上標籤,使其受到歧視…
主要參考資料
l 雷文玫,歧視有理?美國商業健康保險與基因歧視之研究,發表於
基因科技之法律管理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主辦,2000/03/12。
l 何建志,就業基因歧視的法理問題欲因應之道,發表於基因科技之
法律管理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主辦,2000/03/12。
l 林子儀,從保障隱私的觀點論基因資訊的利用與法的規範,發表於基因科技的
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主辦,2001/05/26。
l 李震山,基因資訊利用與基本權利保障-以資訊隱私權及研究自由為例,發表於
基因科技的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日本綜合研
究中心主辦,2001/05/26。
l 福田章雅,人類基因研究過程中之人權與人性尊嚴的保障,發表於基因科技
的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主辦,2001/05/26。
Week5人與社會-代理孕母之法律與社會議題
說明
誰是孩子的媽?代理孕母是否意味著對於女性之物化?…
主要參考資料
l 薛瑞元,「代理孕母」所生子女的身分認定-誰是她的母親,月旦法學雜誌,
38期,1998/7, 65-76。
l 陳美華,物化或解放-女性主義者關於代理孕母的爭議,月旦法學雜誌,
52期,1999/9, 18-28。
l 陳昭姿,翹首期盼代理孕母合法化,月旦法學雜誌,52期,1999/9, 29-31。
l 陳妙芬,浮濫的平等-談代理孕母的法理問題,月旦法學雜誌,52期,1999/9, 31-39。
l 薛瑞元,「代理孕母」的管制原則及措施,月旦法學雜誌,52期,1999/9, 40-45。
l 雷文玫,兩對父母親的拔河-從父母子女關係之認定看進來代理孕母合法化爭議,月旦法學雜誌,52期,1999/9, 46-59。
l 王富仙,生子契約容許性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75期,2001/8, 113-127。
Week6人與社會-人工生殖與人工流產
說明
是不是不正常的胎兒就應不應該享有生存的權利?
主要參考資料
l 何建志,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的倫理與法律問題,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
第三期 (1999/07), 28-32。
l D.C. Wertz & J.C. Fletcher, 對某些女性主義者質疑產前診斷的批評(上、下),鍾芳樺等譯,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三期
(1999/07), 9-27;第四期 (2000/10), 27-42。
l C. Sagan,億萬又億萬(邱宏義譯),商周出版,1998, p.273-300。
l 陳美伶,人工生殖子女婚生地位之認定,月旦法學雜誌,2期,1995/6, 25-36。
l 李震山,從憲法保障生命權及人性尊嚴之觀點論人工生殖,月旦法學雜誌,
2期,1995/6, 18-24。
l 顏厥安,沒有臉龐的權利主體-由法理學檢討生物科技與人工生殖技術,
月旦法學雜誌,2期,1995/6, 9-17。
l 許漢,基因工程的倫理思考,發表於回應21世紀生物科技之衝擊與挑戰,
第八屆張昭鼎紀念研討會,2001/04/21。
Week7優生與歧視---社會與文化的觀點(吳泉源教授)
說明
探討古典遺傳學至當代生物技術發展中有關生物決定論的爭議
主要參考資料
---Stephen Jay Gould, Ever Since Darwin. (程樹德譯,達爾文大震撼)第五部分。
---Evelyn Fox Keller, "Nature, Nurture, and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in Daneil Kevles and Leroy Hood eds., The Code of Codes: Scientific and Social
Issues in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Richard Lewontine, The Triple Helix: Gene, Organism, and Environment.
Week8複製人的是與非(吳泉源教授)
說明
瞭解複製人的技術,以及複製人的辯論所涉及的正反意見之各種立場
主要參考資料
--P. Wickware, "The science cloning," in Glenn McGee ed., The human
cloning debate, pp. 16-41.
---J. Roberston, "The question of human cloning," Ibid., pp. 42-57.
---A. Caplan, "If ethics won't work here, where?" Ibid., pp. 58-67.
---Leo Kass, "The wisdom of repugnance: Why we should ban the cloning of
humans?" Ibid., 68-106.
---R. Lewontin, "The confusion over cloning," Ibid., 154-169.
Week9人與社會-複製人
說明
複製人是人還是物,如果是人,則本尊與分身之關係為何?…
主要參考資料
l 楊雅雯,複製人類的倫理爭辯與法律管制模式研究,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
第七期 (2000/07), 22-36。
l 李聖隆,複製人的倫理與法律觀,發表於基因科技的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學
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主辦,2001/05/26。
l 周志宏,複製人與生物科技之法律規範,月旦法學雜誌,35期,1998/4, 46-62。
l 楊君萍,從科學角度看「複製羊」及「轉殖羊」,月旦法學雜誌,35期,1998/4, 63-69。
Week10觀賞影片(總圖視聽中心)
Week11消費者與風險管理-基因醫療行為
說明
如果基因治療醫好了主病症,卻引發了其他不可預見之危害與爭議,則…
主要參考資料
l 蔡甫昌,基因治療與複製的倫理議題初探,發表於基因科技的倫理、
法律與社會議題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主辦,2001/05/26。
l 林志六,種系基因治療的倫理議題,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六期 (2000/04), 5-11。
l 徐偉群,各國基因治療管制法律比較,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四期 (1999/10), 8-19。
l 程明修,歐洲「人權暨生物醫學公約」與人類幹細胞之研製管制,月旦法學雜誌,65期,2000/10, 197-205。
l 鍾芳樺,基因科技的風險問題:法律對基因科技的風險觀察與調控,
發表於基因科技之法律管理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主辦,2000/03/12。
l 周桂田,生物科技產業與社會風險,發表於基因科技之法律管理體系與
社會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主辦,2000/03/12。
l 楊秀儀,論基因年代之病患自主權,發表於第二屆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
與社會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主辦,2001/6/10。
l T Friedmann, "Principles for Human Gene Therapy" , March 24, 2000,
287 Science, 2163。
l Jerry Bishop & Michael Waldholz, Human Genome基因聖戰(楊玉齡譯),天下文化,1994。
Week12消費者與風險管理
Week13消費者與風險管理-基因改良食物:標示之國內與國際議題
說明
基因改良食品真的安全嗎? …如果不是,誰有責任讓消費者知悉其風險…
主要參考資料
l 周桂田,基因科技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以基因改造食品之本土化風險溝通為例,
發表於回應21世紀生物科技之衝擊與挑戰,第八屆張昭鼎紀念研討會,
2001/04/21,49,53。
l 陳樹功,基因改良食品之安全性及標示問題,發表於基因轉殖生物相關議題研
討會,國科會生命科學研究推動中心等主辦,2000/06/16,106-113。
l 李震山,論行政供資訊,以基因改造食品之資訊為例,月旦法學雜誌,69期,
2001/2, 20-21。
l 李建良,狂牛風暴-行政裁量與比例原則,月旦法學雜誌,25期,1997/6, 48-49。
l I. Boyens, 基因騙術(杜默譯),時報出版,2001。
Week14 劇變中的科技、民主與社會STS的挑戰(雷祥麟教授)
說明
主要參考資料
l 雷祥麟,劇變中的科技、民主與社會STS的挑戰,尚未發表。
Week15核?酸夏天-基因轉殖生物與生態系之省思
說明
基因轉殖生物體一但被釋放於大自然之中,誰有本領收回他們?…
主要參考資料
l 林益仁,眾生喧嘩的GM科學論戰,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三期 (1999/07), 33-34。
l 牛惠之,論開放生物科技運用所潛藏之社會衝擊與法律省思-以法律對於GMOs之保障與規範趨勢為例,發表於第二屆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主辦,2001/6/10。
l 趙榮台,核?酸夏天,世界地理, 222期,(2001/02),35-45。
l M D Lemonick, Monkey Business, Times (2001/01/22), 56-58。
Week16智慧財產權之背後-新品種專利、新型態殖民
說明
如果智慧財產權變成一種經濟工具,則科技弱國的生機何在…
主要參考資料
l 蔡明誠,基因技術與財產保障,發表於回應21世紀生物科技之衝擊與挑戰,第八屆張昭鼎紀念研討會,2001/04/21。
l 謝銘洋,生物科技之智慧財產權保護,發表於基因科技的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主辦,2001/05/27。
l 宋皇志等,論侵害植物基因專利之故意與過失-從Monsanto v. Schmeiser案談起,將發表於第五次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主辦,2001,
11,15。
l Monsanto Canada Inc. and. Monsanto Company v. Percy Schmeiser and Schmeiser
Enterprises LTD. (20010329, Docket: T-1593-38)。
l A Varma, D Abraham, "DNA is Different: Legal Obviousness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Biotech Inventors and the Market", 9 Harv. J.L. & Tech. (1996),
53-85。
l T. Schweiger, The Patent as an Economic Weapon, www.greenpeace.org, 1999/4。
Week17基因資源與傳統知識-從生物多樣性到文化多樣性
說明
基因資源是財產,但是他也可能是文化的一部份,在西方重商主義思潮之衝擊下,我們的文化該由誰來尊重…
主要參考資料
l 陳叔倬,原住民人類基因研究之倫理爭議與立法保護,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九期 (2000/10), 7-28。
l 廖文孜,人類基因資源的集體權利問題初探-兼論關於原住民族群的特殊考量,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九期 (2000/10), 28-37。
l 牛惠之,由智慧財產權之保護論其對基因資源運用與產業競爭之衝擊與省思,將發表於第五次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主辦,2001, 11,15。
l 郭華仁、謝銘洋,當生物多樣性對上WTO-我們要不要聽美國的?台大農藝系。
l C. R. McManis, The Interface between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odiversity and Biotechnology, 76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Quarterly, 1998, 255。
l Stop Biopiracy and Tricky Patents, www.greenpeace.org. 2001/6。
相關網站
www.biolaw.law.ntu.edu.tw
http://home.kimo.com.tw/light917
www.greenpeace.org
http://www.ornl.gov/hgmis/elsi/elsi.html
http://www.uphs.upenn.edu/bioethics/index.shtml
六,成績考核
課堂討論參與之情形與期末報告
七,講義位址
www.biolaw.law.ntu.edu.tw
http://home.kimo.com.tw/light917
www.greenpeace.org
http://www.ornl.gov/hgmis/elsi/elsi.html
http://www.uphs.upenn.edu/bioethics/index.shtml
Nature History of Human GE 1513 00 by 王道還教授
課程說明人類從人?猿共祖演化成現代人,約經過五百萬年,而目前流行的性別議題、族群議題、環境議題以及文明展望議題,都可以在這一自然史脈絡中尋繹其根源。本課的特色是以人類自然史的視野呈現上述議題間的有機關係,與其他進路(approaches)不同。
指定用書
達爾文作品選讀》(台北:誠品書店),1999。
《第三種(黑)猩猩》(台北:時報文化),2000。
The Symbolic Species. by Terrence Deacon, New York: Norton, 1997.
教學進度
大綱:
(一)演化
第一週:「人類自然史」的概念(學院人類學興起前後的變化)
第二週:從自然史到演化論:十八、十九世紀
第三週:現代演化生物學:二十世紀
第四週:人類演化的化石證據(slide show)
第五週:人在自然界的地位:靈長類、猴子、猩猩、三種黑猩猩
(二)性象
第六週:自然界的性象: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鳥類
第七週:性擇理論
第八週:靈長類的社會生物學(生態與社會組織)
第九週:人類的奇異性象(直立體態的代價)
第十週:生命史策略(更年期與壽命)
(三)認知:大腦的故事
第十一週:大腦的演化(解剖?功能組織)
第十二週:人類的大腦(神經心理學?失語症簡介)
第十三週:動物「語言」與人類語言(人類認知能力的特色)
第十四週:族群
第十五週:文明
第十六週: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