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盲點

尋求神,若只想藉著觀看宇宙,必然只能得到幾條祂所陳設的定律,卻不見祂真正的本質與蹤影。

史蒂芬.霍金教授的『時間簡史』最近成為大專校園圖書架上,學生們的最

愛之一。

美國名書評家大衛.布朗對這本介紹近代物理,並一度是歐美當前最流行的讀物如此評價:『本書推翻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因為它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就一直不掉下來。』

『時間簡史』能深獲青青學子,甚或一般讀者所青睞,其來有自。

輪椅上的鬥士

宇宙的來源與形成,乃至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類終極的關懷。霍金教授成功了他的自我期許:在不使用任何數學公式之下,自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原始宇宙圖象,至近代繁奧的量子宇宙論娓娓道來,這本為所有人寫的書也就被喻為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意義」、薛

丁格的『什麼是生命?』、溫伯格的『最初三分鐘』和普里高津的『從存在到生命』之後當代科學史上,最重要且最有影響力的通俗科學作品。

另個理由,乃是霍金教授是一很傑出、傳奇的科學家,這位被譽為自愛因斯坦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並且現擔任曾為牛頓和狄拉克所主持過的盧卡遜講座的數學教授,竟是一位長年為呂迦雷病-- 一種運動神經細胞病 ---禁錮於輪椅上,行動、表達非常不便的生命鬥士。

在他的輪椅上,人們對宇宙的觀念完全被改寫了。猶如盲人教育家海倫凱勒,他的奮鬥與不屈,激起人們對生命的希望與嚴肅的凝視。

霍金教授在書中有系統的帶領讀者探索了微觀宇宙量子力學(及巨觀宇宙天文物理),以期能理解『上帝的精神。』

無所事事的神?

正如本書的副題『從大爆炸到黑洞』霍金教授以為宇宙可能是存在於膨脹與收縮的不斷循環中。在此一宇宙模式之下,霍金教授雖沒有明說,但藉著卡爾.沙岡教授(康乃爾大學)為本書所寫的導言中.卻得到了出人意表的結論:『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空間上無邊緣,時間上無始無終,並且造物主無所事事的宇宙。』

這樣的結論並不突兀。

自啟蒙運動以降,很多科學工作者總是極力要把『神存在』的事實排斥於科學活動之外。但另一方面,他們卻又躡於宇宙物理規律性之事實而無法自圓其說。於是一個『合理而心安』的結論就是,『如果神存在,祂也無所事事。』

這種『缺席神論』(又稱作『自然神論』或『機械神論』)雖始自第三世紀反對神的希臘哲學家,後來卻廣受一些有神論的科學家所採用。基本上,他們相信宇宙是神創造的,但於創造完畢後,神便藉賦予宇宙的自然律全然代祂管理之。

所以,霍金教授的結論並非新鮮事物。但以他的聲望及該書的暢銷,必然會造成讀者(尤其是青年學子)信仰上的困擾,乃至傷害。

有人對哲學家下了一個戲謔性的定義,『犯了偉大而公開的錯誤之人』,求真的科學家雖大抵不至於此,但卻也往往在孜孜不倦,專心注視於大自然裡偉大而公開的秘密中,寧取一瓢竟任弱水三千從指間流過而不自覺,

何處覓神『跡』?

僅關心宇宙規律性,卻無睹於耶穌基督在歷史上的真實性神聖意義與神創造宇宙的心意,就遽然在宇宙論上給了神學結論,實在是科學工作者越俎代庖的通病。

神沒有也無需將救恩設定在宇宙的自然定律裡。神的偉大、榮耀、能力、智慧與慈愛

,就在宇宙有規律性卻尋覓不著中顯現了。

神的『終極關懷』是祂所創造,具有祂的形像的人。正如聖經所言,『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詩八3、4)

對於浩瀚的宇宙,神很智慧的以幾條簡單的定律任其自行運行,卻把祂的所有心力投注在每個人的身上,祂滿足、照顧每一世代,每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乃至身後事,無不親予關懷,祂愛世人到一個地步,甘心道成肉身,委屈自己於人類的歷史裡,而不是顯靈於為

人所舖張的繁奧宇宙中。

所以尋求神,若只有想藉著觀看宇宙,必然只能得到幾條祂所陳設的定律,卻不見祂真正的本質與蹤影,遑論救恩之歷史事實。

反之,只有在人心當中,在人類歷史裡,才能真正尋覓到神的足跡與心意,才能親驗神偉大無邊,超越無限的愛與關懷。

大師也有盲點

對於往古今來的偉大科學家,他們曾企圖在研究中窺探上帝的精神之努力,我個人獻上最大的敬意,但對於僅得到無所事事的形而上造物主結論之自然神論者,我不得不深嘆他們只應驗了一句古老的諺語:『大師也有盲點』。

主耶穌基督是全智全能、更是慈愛憐憫世人的創造和救贖之主。(作者為清華大學輻射生物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