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後修憲的歷史中

憲法是國家無以至上之大法,立國之根基,治國之藍本。它與「施行細則」迥然不同。施行細則可以因時制宜,因應需要隨時作大幅度的修正與改進。而憲法若有所更易,基本上它便不只是表明新時代的來臨,它其實更是意指著對一個舊制度的揮別與宣告一個新朝代的成立。所以昔日楚漢相爭時,劉邦入城「約法三章」之際,就實質地已確定了秦之終結與漢朝之肇始。

因此,當國、民朝野二黨之國大代表七年內四度在草山上,凝聚共識,一齊聯手共同修訂中華民國憲法時,無論其所高舉的理由與堂皇的藉口是如何,有識之士都心知肚明這群視短胸縊政客的司馬昭之心。再加上他們在圖窮匕現後,公然廢棄了中國人固有對文教傳統之重視與唱和著前些時對臺灣歷史之篡改,臺灣人已深切的感受到,世紀初孫中山先生與先烈們所建立的,承襲炎黃道統的中華民國,事實上早已走入了歷史。

在輓歌無奈高唱之際,朝代無情更迭之時,這一代清高之士不願在黨同伐異,爾虞我詐,詭譎善變的政體下贏取功名者,或許可以仿效諸多前朝遺老,提前自我放逐,不再過問污穢政事。但眼睜睜地看著無辜的下一代教育權無端地被學而不優才仕的前臺大教授們所剝奪,教育內容與品質失去了前朝憲法所固有的保障,在讓人興起不知餘生到底在為誰而戰,辛苦稅金為誰而繳的哀歎中,身為一個基督徒實在是沒有權利妄自菲薄,自外於神所託付的世代,反而更應該挺身躍入滔滔洪氾中成為中流砥柱,高舉神的公義,廣傳基督的真愛,以重塑一個屬靈上新而獨立的國家。

因為我們相信基督絕對是歷史的主,邦國必因公義而為上帝所堅立,社會若廣披福音則理當蒙神祝福。來日歷史一定會證明,一個只知為私利而修憲卻不知躬自養心,只會因卡位而凍省卻不能依理除惡,只貪愛財富卻不注重文教的政黨,她不只將受百姓之唾棄,也會見背於公義之神;她的的前途早已因而命定了,她的命運是可以指日而待的。而上帝的大能仍會在一個被野心政客所摧殘過的大地上,再一次彰顯出來。一個合神心意的國度必會在人性的廢墟中重新被建立起來。

本階段的修憲雖然暫時是告了一個段落,但人性爭扎的歷史腳步並沒有因此而停頓下來。公義的神更不會因而無所事事。時間與人民已迫不急待的要來檢驗這段公案。臺灣的歷史確實已走到了另一個轉折點。在幾家歡樂幾家愁中,人們聞到了煙硝初昇的味道。在燈火跚躝處,狂風欲起,烽火將揚。一顆顆不安的種子正蓄勢待發著。

在國、民兩黨為完成本次修憲的慶功晏裡,人們彷彿看到了昔日的邱吉爾,風度翩翩的穿梭在與會者中說:「酒吧打烊就走人。」

是的,有人應該且也將要走入歷史了。

因為場外似乎更有一群憤怒的頭家們高聲吶喊著:「夥計,酒店該休業了!」。

身為基督徒更應該在這動盪與不安的世代當中,深切瞭解時代的脈絡與方向,依著上帝對中國人的心意與慈悲,以道成肉身之情,守望著臺灣的前途與中國人未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