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翱翔

漢翔公司自行研發的「經國號戰機─IDF」,日前達成量產工作,在不負國人期望下交出最後一架戰機後,使我國空軍正式完成二代換機的任務,而進入另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相較於價位動輒數億美金卻設計有缺點、經常失事的法國幻象兩千與F16戰機,經國號戰機的低失事率與低造價,加上她有自己的空戰纏鬥優點,真可稱是「俗又大碗」。雖然,在製造之初她曾被譏評為“I don't fly”,但經過較比之後,第一個試飛原型機的吳康明將軍,回想起當年升空時那一剎那的感受:「那真是值得國人驕傲的一刻」。

經國號戰機的成功,證明了空軍本土化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事實上,任何事業能否經營成功,完全繫於是否本土化,是否有自行研發與實踐的能力。

同樣地,身為福音工作者,我相信教會運勢是否澎渤發展,其實也繫於福音是否契合於本土,是否能帶動本土文化的深刻反省,及可以將福音付之實踐的可能性。

正如當代釋經學大師安東尼•迪瑟頓(Anthony Thiselton)在他的經典名著「雙重視域」(The Two Horizons)中曾說道:成功的聖經解釋是從聖經寫作時代的文化與當代文化融匯之處所產生的。教會復興的火花也就在神的話與當代文化這雙重視域融匯處點燃的。

世紀末921地震災區的「收驚」事工是福音與本土文化的交融;震垮的教會建築,使內外雙重文化視域,可以無阻的相濡相通。百年來福音與文化的隔閤,也因此現出一線可以相互融匯的曙光。在此次災難中,我們看到了臺灣教會復興的新栔機。

漢翔公司在完成最後一架戰機後,也因應未來的世局,而將公司的產製目標做一新的轉移,來繼續提升國人航太工業的實力。我們深深地向這批為國家的安定與繁榮,曾默默承受懷疑與羞辱的空軍將士,獻上最大的感恩與敬意;我們也祝福他們將來的轉型成功。我們在此更感謝,因他們的努力與成功,讓我們也看到臺灣教會可能出路的一個新模式。

仰望著捍衛我們國家安全的經國號戰機在空中巡航的英姿,她的尾翼拉出一道長白,好像在高聲喊著說:「我正翱翔」(I do fly!)。

我們深深相信,臺灣的教會在新世紀裡,也將迎向一個可以任之翱翔的空際。

--------基督教論壇 20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