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變到質變
行政院政務會談日昨初步決定,明年公務員全面週休二日後,將幾個行之多年的紀念日,調整為只紀念而不放假。這項決議將在近日內呈報唐飛院長批示實施。如果一旦決定,則可能使原本與行憲紀念日同日的聖誕節自明年起不再放假。臺灣的基督教會也將因而失去一個可以在較方便的日子裡與普天同慶的機會。
聖誕節是否放假,原本並不重要。但這會談的議決顯示出,近幾年來臺灣的社會民情與政治傾向逐漸對基督教極為不利。從多年前大安公園內的菩薩像違法霸佔不肯遷移,一直到去年李登輝總統的宣佈佛誕日,以至這次「假日」的可能取消,再再顯示出「民意」可以凌駕法律,「群眾」才是決定社會行為的主體。而這轉變過程可以「量變誘發質變」來說明。
對於一個系統而言,當它內部某組成份子的基本數量達到「臨界量」(Critic mass)時,該系統的特質就會發生遠超乎該組成份子依該數量倍數所能造成的改變。於是,部份的量變便迅速成就了整個系統的質變。因此,臨界量是維持一個系統具有某種特性的基本要件。如其不然,輸陣也輸人。
所以,陳水扁的選票不一定要超過半數,它只達到「臨界量」,總統府就發生了質變。同理,韓國基督徒雖只佔全南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但在上一波金融風暴中,他們卻能認真的在神面前認罪悔改,以至當其它遭受同樣境遇的亞洲地區尚在經濟危機中爭扎時,南韓竟是唯一能逐漸脫離此一不幸的國家。她最近且行有餘力,更勇然與敵對的北韓直接會談、預備重演「柏林圍牆倒塌記」,而舉世震驚。因為,她的基督徒人口已達「臨界量」,足以伸展基督徒特性的張力。
臺灣的教會要走出這幾年來一連串的失利,必須要承認宣教是當前一個首要的課題。雖然,教會這幾年來教勢與會友人數有微幅的成長,但她離開「臨界量」尚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沒有達到「臨界量」的教會,在變動的世界、價值顛錯的社會中,將是一群任人宰割與凌辱的弱勢團體。不幸地,我們看到這現象在臺灣社會裡一再上演。
面對可能自明年起將不再放假的聖誕節,我們應該在此時同心合力的一起為唐飛院長禱告,求神給他有敬畏主的心志,敢於獨排眾議,適宜地保留與聖誕節同日、且能表明自由與民主的行憲紀念日,以方便全臺灣的人能與普天之下所有的人,一起來歡慶唯一真神、主耶穌基督的誕生。
同時,這事件也讓我們得到一個刻骨銘心的啟示:宣教是臺灣教會今後最重要的事工。
--------基督教論壇 20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