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限水溫—影響鮭魚分布生存的最重要因子
|
水溫的變化常常受到許多因素控制,如日照時間、罩蓋度、水流速度與流量等重要因素,一般 高山溪流通常因為流速快、罩蓋度佳,而維持較低的水溫狀態,鮭鱒科的魚類分布最大的限制 因子就是水溫,過高的水溫往往使得族群滅絕會是分布範圍退縮。 最早認定台灣櫻花鉤吻鮭的 水溫上限值17℃是參考以前的研究文獻資料。後來的研究人員多年持續的族群數量及分布普查 與七家灣溪流域各河段水溫記錄,也得出17℃是櫻花鉤吻鮭野外的自然分布水溫上限溫度。但 是在實驗室中的實驗,也有為了試驗各種魚類的最高上限水溫與致死水溫溫度,而做了不同的 實驗。實驗室中的結果顯示鮭魚可以忍受更高溫的水溫環境,致死溫度應該可到 4℃以下,但 是由於野外狀態下的鮭魚能自由運動,因此在不舒適的水溫環境下就會逃離,不像實驗室的鮭 魚只能坐以待斃。因此討論野外自然環境時,仍以17℃水溫為依據。下圖是七家灣溪流域中主 流幾個實驗站的連續水溫記錄,記錄日期是自1999年6月6至1999年8月21日的夏季水溫,共有 七家灣溪與有勝溪匯流點的迎賓橋實驗站(In-bin Bridge)、七家灣溪主流中下游的一號壩上實 驗站(Checkdam 1)與主流最上游的三號壩上實驗站(Checkdam 3)三個水溫記錄站,其中一 號壩在下游,而三號壩在上游。讓我們想一想,把各站的連續水溫記錄放在同一張圖上比較, 應該會是什麼樣子呢? |
你猜對了嗎? 由於在流動的溪流中水溫的能量累積是連續的,因此由上游而下,能量愈來愈高,水溫也應該愈 來愈高的。觀察比較上圖各站水溫記錄變化,果然可以發現水溫是由上游而下游是升溫的過程。 其中最上游的三號壩與中游的一號壩,此段時間的水溫皆低於櫻花鉤吻鮭分布的極限水溫17℃。 但是最下游的匯流點迎賓橋水溫則超過17℃許多,在七月的最高水溫甚至超過21℃,若就溫度的 穩定性來看,一號壩與三號壩的日溫差也較迎賓橋來的小,水溫變化比較沒有那麼劇烈。水溫記 錄和野外族群普查的結果相較,迎賓橋附近的河段幾乎沒有鮭魚的蹤影,而只有台灣鏟頜魚、台 萬一你在分析水溫時,發現各實驗站水溫比較沒有愈下游愈高溫的現象時,你會不會覺得有問題 呢? 想一想有可能是什麼原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