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優劣的重要指標—水棲昆蟲(Aquatic
insects)
|
底棲生物由於長期演化而適應周遭生存環境,且因種類不同而生存在特定水域環境。因此若水質遭到污染,這些 水棲昆蟲將馬上感受到環境變化,並無法適應,而將死亡或離開棲地。德國生態學家Kolkwitz與Marrsson在二十世 紀初期將此概念具體化,並提出指標生物(Biological Indicator)的概念。之後許多學者的研究並統計分類各重水棲 昆蟲與不同水質等級包含貧腐水性、β中腐水性、α中腐水性與強腐水性間的關係。如 : 石蠅類與網紋類的出 現,即是表示水質狀況十分優良,幾乎沒有任何污染,分級為貧腐水性。 |
水底下活生生的水棲昆蟲— |
毛翅目的長鬚石蠶
|
鞘翅目的扁泥蟲
|
蜻蛉目的春蜓
|
石蠅
|
屬於大型的水棲昆蟲,石蠶幼蟲多會築巢,且巢之形狀與材料隨種類不同。長鬚石蠶會吐絲或以小石塊造固定巢。主要以藻類與有機碎屑為食。
|
扁泥蟲屬於鞘翅目家族的一支,體型扁平而成圓盤型,背負著如烏龜般的外殼且頭縮入殼中。常附於石頭表面上活動,主要以藻類為食。
|
所有蜻蛉目的幼蟲都稱為水蠆,主要分成豆娘和蜻蜓兩大類。水蠆主要棲息在緩流、水潭或枯木落葉之下。肉食性,以仔魚與其他水棲昆蟲為捕食對象。
|
石蠅類的水棲昆蟲主要生活在未受污染的水域環境。身體明顯分節,具有尾毛兩根。除少數種類外,以肉食性為主,主要捕食其他水棲昆蟲。
|
水面上泡成標本的水棲昆蟲— |
蜉蝣目的雙尾小蜉蝣 | 蜉蝣目的東方蜉蝣 | 蜉蝣目的姬蜉蝣(細蜉蝣) | 雙翅目的網紋 |
蜉蝣目的外型變化很大,個體大小也不一致,但身體各節明顯。雙尾小蜉蝣屬於四節蜉蝣科(Baetidae),身體為流線型,平日生活於急流之中,個性活潑。
|
此類蜉蝣在分類上屬於蜉蝣科(Ephemeridae),為挖掘型蜉蝣,在外型上前肢特化成耙狀,大顎亦明顯向前突出,有利於其棲息於泥沙或底泥之中。
|
細蜉蝣科(Caenidae)一類是屬於匍匐型的蜉蝣,由於步足向兩側延伸,軀體扁平,通常匍匐在水底或石上,並且是屬於迷你型的種類。
|
雙翅目的外型變異亦大,但胸節上明顯無分節的足。網蚊類只生活在乾淨的水域環境中,腹部各節皆有一吸盤,各節兩側並有爪狀及觸角肢,有助於附著於急流底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