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七週 海洋生態系

台灣周邊的海洋: 

一、太平洋 

二、南海 

三、東海 

四、台灣海峽

台灣周邊的海流:

1.   黑潮Kuroshio

  太平洋北赤道流之延續,流至呂宋東岸外海,沿台灣東岸轉向北流,冬季之黑潮支流經巴士海峽進入中國南海,再行分支。營養鹽較少,溫度高(經過台灣東部的水溫平均超過25攝氏度),在台灣與琉球之間的黑潮深度達700公尺,近海面最大流速為89cm/sec,流量達二千萬立方公尺/秒。

2.   大陸沿岸流:

  主要由中國沿海河流供給到東海的低溫低鹽水團。並非明顯的固定海流,但潮流非常強烈。

 

海流發生的原因

  1.   密度流:由於海洋面因日月所發生的冷熱及晴雨所影響、使海水鹽分或濃度發生滲解結化等現象、形成不同體積之海洋面或是水位差勢、海面傾斜因而產生海洋流。

  2.   風壓流:海洋因為風力的關係、使海水發生熱散冷縮之現象、產生海面水位不同而發生海洋流,亦稱之為漂流。

  3.   局部性的潮流或因地態變化所產生的內應流。

 

海底輪廓

  1.   大陸棚(架):水深二百公尺(平均深度130公尺)以淺(0.1度),平均寬度70公里。

  2.   大陸斜坡:深度14003200公尺左右的陡斜坡(4.3度),寬度1580公里。

  3.   陸基:深度3700公尺以上。

  4.   深海床

  5.   海溝

  6.   海山

  7.   海台

 

珊瑚礁的種類:

  1.   裙礁(緣礁)Fringing reef:分布在陸地邊緣的珊瑚礁,如墾丁地區的珊瑚礁。

  2.   堡礁Barrier reef:分布在陸地的外緣,和陸地間有水域(潟湖)分隔的珊瑚礁,例如澳洲大堡礁,綿延二千公里。

  3.   環礁Atoll reef:分布成環狀的珊瑚礁,例如我國南海諸島,東沙、西沙、南沙等。

  4.潟湖Lagoon:沙洲、堡礁或是環礁所圍繞而成的海水湖。

 

影響珊瑚礁生長和形態的物理因子:

水溫 海流 陽光的穿透度 海面的升降 海岸變遷

 

課程投影片下載:html格式 PowerPoint檔案

 

相關連結:

  香山綠牡蠣污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