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就

目前,台灣動物生物科技的成就主要有:
(一) 複製動物
(二) 基因轉值動物
(三) 疫苗


複製動物
90年9月1日 台灣首隻複製牛「畜寶」誕生。


  91年4月15日 在台灣動物科技研究,研究多時的複製豬誕生了,取名為「酷比」。單單只是成功地複製豬隻已經很有成就了,因為現在世界上能複製出哺乳類動物的國家團隊沒有幾個,我國的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吳信志表示,真正讓各界刮目相看的是,酷比豬是雙基因轉殖複製豬,牠創下兩項世界第一,牠是世界首例以高齡母豬耳皮膚細胞作為供核者的複製豬,同時也是全球第一例雙基因轉殖複製豬


  91年10月9日 行政院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利用羊的耳細胞為供核源,成功複製出兩隻台灣首例、也是世界首例的阿爾拜因乳羊,分別取名為「寶吉」、「寶祥」。

世界上利用體細胞複製乳用山羊之成功案例不多,其中取自成年乳羊卵巢濾泡腔內粒性細胞,成功率為1.3%,僅存活一頭;而應用胎兒之體細胞迄今仍存活者有六頭,因此以阿爾拜因成羊的耳細胞為供核源來分娩複製小羊者,台灣為世界首例。

基因轉殖動物
  近年來還有以基因轉殖家畜為發展主軸建立分子牧場的概念,例如這些基因轉殖豬在其泌乳期時,會在乳腺中分泌豬乳鐵蛋白及人類第九號凝血因子這兩種醫藥蛋白質,其中人類第九凝血因子的表現量約為正常人血漿中含量的40∼100倍,吳信志自豪的說,單單他們整個養豬場三、四十頭的複製豬所產的量就已足夠供全世界之所需。

(一) 乳鐵蛋白基因轉殖豬之研究
  以牛之乳白蛋白之啟動子取代豬乳鐵蛋白之啟動子,令其與豬乳鐵蛋白之構造基因重新構築之重組基因轉入單細胞豬胚後,產生表現高乳鐵蛋白含量之基因轉殖豬。重組基因轉入之378個豬胚中,產生58頭新生仔豬,其中7頭為基因轉殖豬。基因轉殖豬與非基因轉殖豬之交配後代中,85頭為表現高乳鐵蛋白含量之基因轉殖豬,部份基因轉殖豬乳汁所含高乳鐵蛋白含量可維持28天之久,且由基因轉殖豬所哺育之仔豬育成率達88.6%, 明顯高於對照組之73.9%。

(二)人類凝血第九因子基因轉殖豬之研究
  本試驗業已完成212個豬胚之aLa-hFIX基因注射,經移置於11頭受胚豬後,獲得3頭成功懷孕,並生下14頭仔豬,其中2頭經鑑定為基因轉殖豬,基因轉殖豬之乳汁中所含人類凝血第九因子可達每毫升0.5毫克。進一步將基因轉殖豬與非基因轉殖豬配種,所得後代基因轉殖之比率介於13.2%至66.7%之間,乳汁中所含人類凝血第九因子介於每毫升0.2至0.50毫克之間。

(三)經由基因轉殖豬作為異種器官移植用之研究
  在試驗中用以轉殖之基因包括二類,一為human 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s (hDAF),另一為human leucocyte antigen class II (HLA- II)基因;hDAF可以抑制補體之活化反應,以解決超急性排斥反應,HLA- II則為減緩T細胞之活化反應者,轉殖之動物係以豬為對象;目前本試驗已成功獲得帶有HLA-DR,HLA-DQ,HLA-DP及hDAF等四種基因轉殖豬,正進行混合淋巴球反應及人血灌流等前臨床測試,俾確認未來提供進行異種器官移植之可行性。

疫苗
  動物用疫苗在近十數年來由於生物科技的快速發展下,已逐漸成為最具發展潛力之科技,它結合了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及基因工程等科學。因其污染性低,對能源依存度低,製造成本低,投資少,回收快,為技術密集,經濟效益高的產業。根據2001年的統計,國內每年畜產量,評估動物用疫苗市場總值為16億新台幣左右,而國產疫苗總值10.5億。

 公元年
2001
 廠商家數(家)
7
 從業人員(人)
150
 生產值(新台幣/億元)
10
 出口值(新台幣/億元)
0.5
 進口值(新台幣/億元)
6.5
 國內市場需求(新台幣/億元)
16
 研發(R&D)經費占營業額比率(%)
2

  目前動物用疫苗市場狀況,其中以製造豬瘟疫苗為主,如扣除豬瘟疫苗則國產品所佔的比例更低。其他國產品在豬方面製造較多的疫苗,為豬假性狂犬病不活化疫苗,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等,豬疫苗的製造產量約佔進口量的一半。在家禽方面則以新城雞瘟、傳染性支氣管炎、雞痘、雞傳染性滑氏囊炎及家禽霍亂等為主,但是家禽疫苗的製造產量約只佔進口量的十分之二。